养护及裂纹形成剖析
在灌浆料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的疏忽,容易出现有裂缝的情况。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能够在施工中避免,尽可能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下面几点就是在灌浆料施工过程中最容易造成裂缝形成的原因:
1、单方水泥用量大,水化热高
风电锚栓基础灌浆料强度等级要求较高,所采用的灌浆料配合比中,高指标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高,水泥收缩特性表现也就大,收缩裂纹极容易产生。
2、入模温度过高
风电项目施工现场通常干燥气温高,尤其项目比较集中的北方以及西北地区,其温度可达35℃左右,水泥温度一般为25-30℃,拌合水温度也在15-20℃,因此灌浆料的入模温度近30℃,无形中会增加灌浆料内部的温度,也增大了灌浆料内外温差,更容易促进裂缝的形成。
3、内外温差度控制不好
较大的温度梯度。灌浆料的内外温差不一致。根据温升计算,在灌浆料浇筑完毕第3d时,基础内灌浆料最高温度为60℃左右,此时灌浆料内外最大温度差为40℃左右,施工现场地处于空阔的大风气候的郊外,散热快,容易造成灌浆料表面附近存在温差梯度。
灌浆料内部产生温差梯度应力,上表面(非模板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此时灌浆料的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灌浆料内外的温差T=40℃>25℃(规范规定)因内外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大于此时灌浆料的极限拉应力,于是产生顶面向下发展的裂缝,而条基侧面有模板维护,散热较慢,虽稍有裂缝却较轻微,但总的规律是表面裂缝宽于内部。
裂缝多发生在灌浆料浇筑后的升温阶段,一般在灌浆料浇筑后的第三天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升温裂缝。
4、降温收缩掌握不够
灌浆料浇筑完3d后,灌浆料内部会逐渐降温,散热降温时内部产生收缩,而且在灌浆料硬化过程中内部拌合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凝体的胶凝等作用,容易促使灌浆料硬化收缩,在收缩过程中,灌浆料受到基底混凝土、上法兰和锚杆的约束,这样在基础内部自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此拉应力大于灌浆料的抗拉强度时,自然产生自基底向上发展的裂缝,因裂缝形成与结构最薄弱的截面,因此,自表面形成的温度裂缝与自基地产生的降温收缩裂缝就贯穿连通全截面。
5、选择适合风电项目的养护方式
当灌浆料浇注完毕后,在高温、风大的天气下,灌浆料表面水分快速蒸发,使得表面快速结皮,并出现干裂纹。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养护措施:
使用塑料薄膜覆盖灌浆料表面,贴紧,两边撒土盖严密,形成密闭空间,防止灌浆料表面水分过快蒸发;防止阳光暴晒,水分蒸发过快。薄膜覆盖完毕后,再盖一层毛毡,周边都盖严,上面定期洒水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冬季低于5摄氏度施工时,应选择冬季专用灌浆料,要用30-40摄氏度的温水搅拌灌浆,灌浆完毕后的密闭空间保温养护非常重要,特别是白昼温差较大的地区。